在温室效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辐射强迫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测量辐射强迫可推测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
虽然很忙,但李京华说自己是忙并快乐着,因为从事环保工作十年来,人们不断提升的环保意识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当过多年老师的他觉得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做宣传教育工作
记者了解到,京津冀签署了跨界环保协议后,根据协议,三地环保部门将统一开展区域煤炭管理,加强区域清洁能源供应保障,统一区域新车和油品标准,组织开展环渤海区域船舶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京津冀空气质量协调管理中心。京津冀将建立跨界河流联合监测与会商机制,实行京津冀统一的监测网络,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三地建立的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将实现环境执法联动。根据协议,三地将统筹考虑并合理调配海河流域水资源,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增加河流生态水量。这一协同合作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三地环保部门在今后的执法中,将积极落实京津冀联合环保执法工作制度,共同推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联动。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京津冀环保部门近日签署了3个重要的跨界环保协议:统一开展区域煤炭管理,统一区域新车和油品标准,实现环境执法联动这一协同合作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三地环保部门在今后的执法中,将积极落实京津冀联合环保执法工作制度,共同推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联动。除了能源结构调整,北京还对燃煤电厂同步采取了严格的末端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使2013年北京电厂PM2.5、PM10、SO2和NOx(氮氧化物)排放量与199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45万吨、2.37万吨、4.50万吨和3.09万吨,削减比例分别为86%、87%、85%和64%。
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和老旧平房改造成效显著报告显示,北京电力部门年煤炭消费总量从2005年高峰时期的900万吨削减到2013年的644万吨;用于发电的天然气消费量则由2004年起步攀升至2013年的18.5亿立方米。201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标准156%,NO2和PM10则分别超标40%和54%。目前,北京正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李昆生分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十几年机动车污染依然会是第一大污染源,虽然总排放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但是机动车污染源对于整体污染的分担率会继续上升
我们愿意与WWF合作,探讨如何通过工程与管理的方法,降低水电对河流的影响,减少大型伤害,为民生的可持续做出应有的贡献。过去五年,双方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五年(2010~2015年)合作备忘录指导下,共同努力,在河流健康管理能力建设、理论研究与示范以及公众传播等领域,均取得了一些成绩。
并遵循可持续水电原则,运用相关工具,通过包容和透明的过程,为现有水坝的管理和新坝的建设提供最合理的选择和决策。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WWF英国全球保护总监格林戴维斯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2010年3月2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WWF五年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五年内,双方在可持续水电、长江环境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水利调度如何更好地满足长江流域的生态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月17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WWF五年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而水电一方面有清洁的效益,一方面对环境也有影响。根据未来五年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依托可持续水电、环境流、河流健康管理等先进理念,通过交流合作、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减少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确保河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其生态功能的全面发挥,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达到人水和谐。会议期间,WWF与三峡集团就长江的水电可持续开发、流域综合管理与水资源保护进行了广泛交流,双方由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谓环境流,是指满足河流-湖泊-河口/海洋等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符合一定水质、水量和时空分布要求的,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河流水流机制。
其中,《水电可持续评价规范》的引进、推广,以及三峡集团连续五年基于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环境流需求开展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未来将对保护长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背景资料:●2007年,WWF长江环境流项目启动。
中国河流众多,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协调水能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三峡集团与WWF的正式合作值此进入第二个五年,未来将有助于引入国外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国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水的良治。
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林初学也认为:三峡集团定位于清洁能源,主要的业务方向还是大型水电。因此,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机构,也作为国际水坝建设和承建的大型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称三峡集团)对于促进中国乃至国际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长江流域以及各国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而言,责任重大。WWF呼吁,所有新建或现有水坝,都需要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流需求。双方以信息共享、交流研讨、项目合作为主要的合作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和关心的问题组织信息交流、会议研讨、专题研究、考察调研、政策分析和培训宣传等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共同推动相关平台建设。●2008年10月28至29日,WWF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及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研讨会,共有130多位来自1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仪式前,双方共同回顾了上一个五年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成果,希望在下一个五年中,继续依托可持续水电、环境流、河流健康管理等先进理念,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2015年5月,《WWF水坝立场》正式发布,WWF倡议,在高保护价值区域禁止建坝,并确保该区域免受水坝影响。具体而言,环境流将模拟自然状态下水和底质的变化规律。
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我们非常希望跟三峡集团一起,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大方向下,承担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理所应当的责任,这也是我们作为立足于中国的绿色环保组织,希望能够和各位共同迎接的新的时代新的挑战。在非高保护价值区域做出建坝决策之前,需要充分考虑替代方案
因此,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机构,也作为国际水坝建设和承建的大型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称三峡集团)对于促进中国乃至国际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长江流域以及各国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而言,责任重大。11月17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WWF五年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仪式前,双方共同回顾了上一个五年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成果,希望在下一个五年中,继续依托可持续水电、环境流、河流健康管理等先进理念,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背景资料:●2007年,WWF长江环境流项目启动。●2010年3月2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WWF五年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五年内,双方在可持续水电、长江环境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水利调度如何更好地满足长江流域的生态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水电可持续评价规范》的引进、推广,以及三峡集团连续五年基于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环境流需求开展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未来将对保护长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WWF呼吁,所有新建或现有水坝,都需要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流需求。过去五年,双方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五年(2010~2015年)合作备忘录指导下,共同努力,在河流健康管理能力建设、理论研究与示范以及公众传播等领域,均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5年5月,《WWF水坝立场》正式发布,WWF倡议,在高保护价值区域禁止建坝,并确保该区域免受水坝影响。在非高保护价值区域做出建坝决策之前,需要充分考虑替代方案。
所谓环境流,是指满足河流-湖泊-河口/海洋等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符合一定水质、水量和时空分布要求的,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河流水流机制。三峡集团与WWF的正式合作值此进入第二个五年,未来将有助于引入国外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国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水的良治。
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WWF英国全球保护总监格林戴维斯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我们非常希望跟三峡集团一起,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大方向下,承担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理所应当的责任,这也是我们作为立足于中国的绿色环保组织,希望能够和各位共同迎接的新的时代新的挑战。●2008年10月28至29日,WWF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及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研讨会,共有130多位来自1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根据未来五年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依托可持续水电、环境流、河流健康管理等先进理念,通过交流合作、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减少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确保河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其生态功能的全面发挥,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达到人水和谐。
并遵循可持续水电原则,运用相关工具,通过包容和透明的过程,为现有水坝的管理和新坝的建设提供最合理的选择和决策。双方以信息共享、交流研讨、项目合作为主要的合作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和关心的问题组织信息交流、会议研讨、专题研究、考察调研、政策分析和培训宣传等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共同推动相关平台建设。
会议期间,WWF与三峡集团就长江的水电可持续开发、流域综合管理与水资源保护进行了广泛交流,双方由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而言,环境流将模拟自然状态下水和底质的变化规律。
而水电一方面有清洁的效益,一方面对环境也有影响。中国河流众多,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协调水能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